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 >市場動態


輔助生殖上熱搜了!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迎來“世紀機遇”


  市場動態     |      2021-09-17
9月15日,輔助生殖技術需求飆升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據央視財經報道,在三胎開放政策的激勵下,多家醫院的輔助生殖科正迎來越來越多的咨詢患者,部分三甲醫院甚至“一號難求”。在輔助生殖的各種技術中,目前主流的一種是“體外受精”方式,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試管嬰兒,我國每年約有30萬名試管嬰兒誕生。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隨著國內輔助生殖需求的增長,輔助生殖市場正迎來一輪史無前例的世紀機遇。
不孕不育率增至18%輔助生殖市場將擴容
今年5月31日,我國人口政策迎來大調整,中央定調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三胎。在我國正式放開“三孩”生育政策后,人們較為關注的兩大焦點,一個是生育、養育成本,另一個是生育能力的問題。今年5月,《柳葉刀》在線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1993年我國不孕不育率尚不足3%,2007年已增至12%,2010年達到15%,2020年又上升到18%左右,這意味著我國有近4800萬對的不孕不育夫婦。
如何讓這部分有生育意愿,但卻受到不孕不育困擾的家庭順利孕育新生兒?臨床上,通常采用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Technology,ART)、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的方法。輔助生殖技術(ART)指運用醫學技術和方法對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進行人工操作,以達到受孕目的的技術。在輔助生殖權威期刊《Reproductive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的統計中,公布了國內醫生不孕不育治療手段的選擇比例,其中ART治療占比高達52%,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分別為22%、9%,可見輔助生殖技術已成為治療不孕不育癥的主要選擇。
國內不孕不育治療手段分布,圖片源自蛋殼研究院
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守住“優生優育”關口
ART包括人工授精(AI)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術兩大類。IVF-ET也稱作“試管嬰兒”,是ART市場的主導力量,當前我國每年約有30萬名新生兒是通過這一技術誕生。國內醫生采用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的選擇比例約為7:19,截止2020年年底,國內ART服務總周期數為130.3萬例,其中試管嬰兒周期數為95.2萬例,人工授精周期數為35.1萬例。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試管嬰兒”已經歷了一代、二代、三代的迭代發展,解決的問題也由女性不孕、男性不育到優生優育的層面。其中,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有望成為三胎政策利好下,輔助生殖領域較火熱的賽道。
第三代試管嬰兒的技術(PGT)也稱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技術,是指精子卵子在體外結合形成受精卵發育成胚胎后,在植入到母體子宮之前進行的基因檢測和染色體數目及結構異常的檢測。該方法可直接篩除淘汰有問題的胚胎,挑選遺傳物質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宮,從而提高妊娠率、降低流產率、防止單基因病和染色體異常患兒的出生。
圖片源自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
目前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100萬例,其中出生時臨床明顯可見的出生缺陷約有25萬例。值得格外重視的是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其所生孩子發生的出生缺陷率要比年輕孕婦高出10倍以上。以唐氏綜合征為例,21歲女性生下“唐寶寶”的概率為1/1667,31歲孕婦的發生風險達到1/909,而41歲孕婦的發生風險猛增到1/81,49歲孕婦的發生風險更是高達1/11。
針對出生缺陷問題,我國一直推行三級防預措施,分別在孕前(一級預防)、產前(二級預防)和新生兒期(三級預防)。“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是針對胚胎進行篩查和診斷的較重要的一級預防措施,能從生命源頭切斷缺陷基因的傳播。隨著我國居民婚育年齡后移、三胎政策實施,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將迎來更大的舞臺,有助于解決出生缺陷問題,提高全民“優生優育”水平。
3000億市場空白國產輔助生殖醫療器械迎來爆發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8年中國輔助生殖滲透率僅為7.0%,遠低于同期美國30.2%的滲透率。從細分領域來看,中國PGT的滲透率仍然較低,2015年僅為0.8%,2019年達到3.8%,而美國2018年的滲透率已突破35%。隨著三孩政策和相關配套政策的陸續推出,中國輔助生育的滲透率也會不斷提高,輔助生殖市場還將進一步擴大,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預計將有3000多億元的市場空白,在這其中國產輔助生殖醫療器械市場將迎來爆發。
試管嬰兒服務主要包括刺激卵巢、取卵取精、卵子冷凍、體外受精、胚胎培養、胚胎篩選、胚胎冷凍以及胚胎植入,各項服務都離不開配套的醫療器械,如輔助生殖用液、檢測試劑、固體耗材及儀器等。根據《醫療器械分類目錄(2018 版)》相關規定,輔助生殖醫療器械主要分為 5 個類別:
輔助生殖導管:胚胎移植導管等;
  • 輔助生殖穿刺取卵/取精針:剝卵針、取卵針、睪丸穿刺取精器、附睪穿刺針等;
  • 輔助生殖微型工具:體外受精顯微操作管、輔助生殖用培養器皿、凍存管等;
  • 體外輔助生殖用液:卵子沖洗液、洗精液、精子梯度分離液、冷凍液、解凍液、受精液、單精注射液、卵裂胚培養液、囊胚培養液、配子緩沖液、培養用油、胚胎移植液等;
  • 輔助生殖專用儀器:顯微注射用顯微鏡、胚胎培養箱、測序儀等。
醫療器械貫穿輔助生殖診斷治療全流程,市場需求量巨大,國產輔助生殖醫療器械品牌正在努力走自主創新之路。據統計,2018年以來,我國共有60余項輔助生殖醫療器械產品獲批,其中,本土企業研制的產品約40項左右,審批數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在企業創新的同時,國內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頒布也為輔助生殖技術的新發展奠定了基礎。今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正式發布,其中第四章“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的第十二條提到要促進生殖健康服務融入婦女健康管理全過程,第十三條提到要加強產前篩查和診斷,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范圍,促進早篩早診早治。一系列政策利好,為資本和企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對標發達國家,我國輔助生殖市場增長潛力巨大,相信隨著本土企業創新活力的涌現以及三胎政策下市場需求進一步釋放,今后5-10年內我國輔助生殖領域將實現長足的進步,為人口優生優育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