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發的新冠肺炎(COVID-19),當前全球已有多款疫苗上市。然而,盡管各大制造商均在全力生產疫苗,接種的速度仍然趕不上人們的需求,與此同時,隨著變異毒株的不斷出現,疫苗的效力開始下降。研制出一款產量更大、效果更持久的COVID-19疫苗成為科學家們正在探索的目標。
當地時間9月22日,英國牛津大學威康人類遺傳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領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A potent SARS-CoV-2 neutralising nanobody shows therapeutic efficacyin the Syrian golden hamster model of COVID-19的研究報告。
在這項報告中,研究人員研發出4款源自美洲駝的獨特納米抗體,具有預防COVID-19的潛力。在小鼠試驗中,其中一款疫苗不僅可注射使用,而且通過鼻腔吸入這一途徑同樣展現出良好的預防效果。

與傳統抗體相比,納米抗體具有多種優勢,比如分子尺寸小、穩定性高的特點使其能夠通過霧化方式直接實現局部給藥,提高疫苗的生物利用度提高和治療依從性,另外技術的進步使得制造納米抗體的成本更低?;谶@些因素,研究人員探索了使用納米抗體抗擊COVID-19的潛力。
如何制造納米抗體呢?研究人員將目光放在了美洲駝,也就是大羊駝身上。通過將SARS-CoV-2 刺突蛋白注射到美洲駝體內,觸發其免疫反應,從而得到一系列單域重鏈抗體(VHH)。
研究人員從中篩選出C1、H3、C5以及F2這4種對病毒S蛋白的受體結合區域(RBD)具有高親和力的 VHH進行生產,并通過表面等離子體共振 (SPR) 測量聯合競爭結合試驗中,評估了每種VHH與Alpha、Beta等新冠毒株的 RBD 體外結合效果。試驗結果表明,H3、C5以及F2能夠有效中和SARS-CoV-2原始毒株以及Alpha 變異株,而對 Beta變異株具有活性的納米抗體僅有C1。
由于C5在體外整體表現佳,因此研究人員選擇了這一納米抗體進行了進一步研究。通過給6只感染SARS-CoV-2后與人體癥狀相似的敘利亞倉鼠模型腹膜注射C5納米抗體,研究人員發現,這款納米抗體能夠讓受感染的小鼠疾病癥狀顯著減輕,并且7天后體重減輕的程度遠低于未接受納米抗體治療的倉鼠。另外,與對照組相比,接受納米抗體治療的倉鼠在 7 天后肺部和呼吸道的病毒載量也較低。

在隨后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還發現,不僅僅是注射給藥,即使是呼吸給藥的途徑也能夠充分發揮出C5納米抗體的效果。
總之,這項研究為 COVID-19 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新治療形式,表明源自羊駝的納米抗體可能是幫助人們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是預防和治療COVID0-19,在這項試驗中,研究人員研制納米抗體的技術或許也將在今后幫助人們盡快開發出必要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