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 >市場動態


不講武德!Nature子刊:癌細胞可以偷取免疫細胞的線粒體,提高癌細胞的侵襲性


  市場動態     |      2021-12-03
癌癥,一直是當今社會面臨的嚴峻的問題之一,自從2018年癌癥的免疫療法獲得諾貝爾獎以來,有關人體自身免疫對抗癌癥的臨床研究越來越多,但是收效并沒有達到預期。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統的作用機制還沒有全部搞清楚,進而限制了免疫療法的應用和發展。因此,研究并闡明癌細胞如何逃避免疫系統的“追殺”是尋找下一代癌癥免疫療法的關鍵一步。
近期,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發表了題為“Intercellularnanotubes mediate mitochondrial trafficking between cancer and immune cells”的文章,表述了癌細胞可以通過微/納米管從免疫細胞中“偷走”線粒體并證明了納米管介導的線粒體從免疫細胞向癌細胞的轉移增強了癌細胞的代謝,提高了癌細胞侵襲性。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1-01000-42
為了觀察到癌細胞和免疫細胞之間的微管,研究者們將不同的小鼠和人類乳腺癌細胞與效應免疫細胞(NKT、CD3+/CD8+ )共培養,并使用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FESEM)檢測共培養過程中的細胞間相互作用。結果顯示,癌細胞和免疫細胞通過納米管狀結構物理連接,在某些情況下,來自癌細胞的單個納米管與多個免疫細胞串聯,并與免疫細胞膜形成多個接觸。
癌細胞和免疫細胞通過納米管狀結構物理連接
在以往的研究中發現,這種微管/納米管結構在調節細胞間通信、T細胞之間的艾滋病毒轉移、神經元之間的朊病毒轉移等方面都有作用。納米管還可以在細胞間交易細胞器,比如線粒體的轉移。線粒體功能對于免疫細胞的擴增、細胞因子的產生和有效的記憶反應至關重要,主要是因為線粒體中的ATP氧化磷酸化過程中提供的能量。對于癌細胞,線粒體可以提升癌細胞的能量供給,增加癌細胞擴增效率并提高化療耐藥性。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們熒光標記了免疫細胞細胞中的線粒體,加入到未標記過的乳腺癌細胞中共培養16小時,發現乳腺癌細胞中觀察到大量的斑點熒光,說明了線粒體從免疫細胞轉移到癌細胞。再利用phalloidin紅(一種染色劑)標記培養液中的納米管,我們觀察到熒光標記的線粒體在納米管內的共定位,說明線粒體是通過納米管傳輸的。
線粒體(綠)在納米管(紅)內的傳輸和共定位(黃箭頭)
此外,研究者們用Hoechst染料標記DNA(細胞核和線粒體),觀察到線粒體和DNA在納米管中共定位,進一步驗證了納米管的線粒體運輸,并且線粒體是完整無損的,并且研究者們也在小鼠模型中也發現了類似現象。
細胞培養中的線粒體和DNA在納米管中共定位
小鼠模型中的線粒體在納米管中的傳輸和共定位
為了量化免疫細胞和癌細胞之間的線粒體轉移,研究者們先用CellTrace Far Red (一種紅色標記物)標記癌細胞,然后與標記線粒體(綠色)的T細胞共培養,然后使用流式細胞術量化示蹤劑在細胞之間的轉移。作為對照,研究者們在對照組設置了一層400納米孔的膜隔開癌細胞和免疫細胞,可以允許分泌的信號分子和外泌體通過,但阻止通過物理納米管的直接細胞通信。剛開始時,免疫細胞和癌細胞相對獨立的存在兩個區域,然而,培養16小時后,一個新的混合區域就產生了。在對照組(加膜組)沒有這種現象,這就說明這種線粒體轉移現象是通過微管進行的直接的物理對接而不是信號分子或者外泌體傳遞的信息。此外,研究者們還對不同的免疫細胞進行了相同的實驗,發現它們都有相同的實驗結果,說明線粒體通過微管在免疫細胞和癌細胞之間傳遞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研究者們又測試了線粒體轉移的指向性。實驗表明,接收免疫細胞標記線粒體的癌細胞占總細胞的41.00%,而在反向培養中接收癌細胞標記線粒體的免疫細胞在共培養中只占總細胞的0.99%。因此,研究者們得出了結論:線粒體從免疫細胞向癌細胞的運輸是單向的
線粒體傳輸指向性實驗,共培養后癌細胞和免疫細胞中的線粒體數目(藍色:實驗組,紫色:對照組)
接下來,研究者們研究了線粒體轉移對癌細胞代謝的影響。從共培養中分離出來的癌細胞比用膜隔開與免疫細胞共培養和單一培養的對照組癌細胞表現出更高代謝能力。
為了驗證癌細胞的代謝增強是否由于從免疫細胞獲得線粒體,在與癌細胞共培養前,使用抗霉素A和魚藤酮或溴化乙啶破壞免疫細胞的線粒體,證實了癌細胞中的代謝增強是由于從免疫細胞中獲得了線粒體。后面,研究者們又發現納米管的形成與囊外復合物(sec3/sec5)密切相關,囊外復合物可以誘導細胞之間肌動蛋白重塑,進而形成微管。如果把Sec3或Sec5相關的基因敲除就可以大大減少免疫細胞和癌細胞之間的線粒體運輸。
乳腺癌細胞和免疫細胞共培養的免疫標記,Sec3和Sec5與肌動蛋白細胞骨架共定位(Sec3藍色,Sec5紅色,肌動蛋白染色為球藻綠),缺少Sec3或Sec5可以減少免疫細胞和癌細胞之間的線粒體運輸
本次研究得出結論,納米管介導的線粒體傳輸可能成為一種新的癌細胞逃避免疫的機制。雖然目前已批準的免疫治療藥物可以通過刺激免疫系統來激活免疫細胞,但如果免疫細胞的線粒體“被偷”,代謝受阻,一切都是白費了。因此,本研究的內容可以進一步啟發新的免疫療法。但是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是什么驅動這些納米管向特定細胞形成?是什么導致線粒體優先從免疫細胞向癌細胞移動?總的來說,免疫療法是一個新興的治療手段,雖然已經有些臨床成效,已經能夠看到勝利的曙光,然而相關的機理探究還是任重而道遠。不是我們不努力,實在是敵人太狡猾,不講武德搞偷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