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止2021年12月底,美國獻(xiàn)血者血清中新冠抗體陽性率已達(dá)94.7%.
2022年6月17日,美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2021年12月底,美國獻(xiàn)血者血清中新冠抗體陽性率已達(dá)94.7%(圖1)[1]。

圖1 美國血庫血清新冠抗體陽性率及地區(qū)、年齡、性別和種族分布(圖源:[1])
針對上述結(jié)果,CDC表示:“血清陽性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國的新冠疫情情況和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在美國人口中的傳播方式。這些結(jié)果并不能概括全國的情況,因為獻(xiàn)血或提交血液樣本供實驗室檢測的人可能與普通群體不同。此外,調(diào)查的預(yù)估值可能受到假陽性檢測結(jié)果(檢測結(jié)果為陽性,但該人血液中并不真的存在新冠病毒抗體)或假陰性檢測結(jié)果(該人存在新冠病毒抗體但未檢測到)的影響。”
JAMA:美國感染或疫苗接種的人群,綜合血清陽性率達(dá)到94.7%
在2022年6月13日,CDC新冠病毒應(yīng)對小組在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發(fā)表題為“Updated US Infection- and Vaccine-Induced SARS-CoV-2 Seroprevalence Estimates Based on Blood Donations, July 2020-December 2021”的研究報告(圖2)[2]。該報告系統(tǒng)分析了2021年12月之前,美國獻(xiàn)血血液樣本中的血清陽性率,發(fā)現(xiàn)感染或疫苗接種的綜合血清陽性率達(dá)到94.7%。

圖2 研究成果(圖源:JAMA)
此項橫斷面研究通過檢測新冠病毒尖峰抗體和核衣殼抗體,計算血清陽性率,估計先前感染(核衣殼抗體或感染誘導(dǎo)的血清陽性率)和疫苗接種(尖峰抗體或聯(lián)合感染-和疫苗誘導(dǎo)的血清陽性率)情況。研究樣本來自66個美國區(qū)域(包括所有50個州)的16歲及以上個體的每月獻(xiàn)血,囊括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間2408 093名獻(xiàn)血者的血清樣本。在這些樣本中,1210270個(50.3%)由女性捐贈,2034035個(84.5%)由非西班牙裔白人捐贈,293234個(12.2%)由16歲至29歲的人捐贈,512600(21.3%)由65歲或以上的人捐贈,2102626個(87.3%)來自之前曾捐贈過的人。
研究結(jié)果:
1、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血清陽性率從20.2%上升到28.8%,綜合血清陽性率從83.3%上升至94.7%;
2、感染引起的血清陽性率在16至29歲人群中較高(40.0%),在非西班牙裔黑人(32.5%)和西班牙裔(40.2%)以及生活在南部(33.5%)和中西部(31.7%)人群中各不相同;
3、較高的疫苗接種率與感染引起的血清陽性率的較小增加相關(guān);
4、在完全接種疫苗人群比例超過80%的研究區(qū)域,感染誘導(dǎo)的血清陽性率增加了10.64%,而在完全接種疫苗人群比例低于60%的研究區(qū)域,增加了19.84%。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Omicron變體在2022年初成為主要變異體,美國初次感染和再感染的水平達(dá)到了創(chuàng)紀(jì)錄水平。高感染率可能與Omicron變體的可傳播性增加和免疫逃逸突變增強,以及對先前疫苗接種和感染的保護(hù)作用減弱有關(guān)。2021年期間,與疫苗接種率高的地區(qū)相比,疫苗接種率低的地區(qū)感染引起的血清陽性率增加得更多。新冠病毒變體在高血清陽性率的情況下引起廣泛傳播的能力說明了新冠疫苗(包括推薦的加強劑量)的保護(hù)的價值。”
此項研究局限性包括獻(xiàn)血者的血清陽性率可能不代表一般人群的血清陽性率;數(shù)據(jù)的廣度不全,兒童不被包括在內(nèi);較低的疫苗接種率和血清陽性率的增加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并不能證明因果關(guān)系,并且可能會因研究中對非藥物干預(yù)的依從性增加而混淆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地區(qū)。
參考資料:
[1]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nationwide-blood-donor-seroprevalence
[2]Jones JM, Opsomer JD, Stone M, et al. Updated US Infection- and Vaccine-Induced SARS-CoV-2 Seroprevalence Estimates Based on Blood Donations, July 2020-December 2021. JAMA. 2022 Jun 13. doi: 10.1001/jama.2022.974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696249.
[2]Jones JM, Opsomer JD, Stone M, et al. Updated US Infection- and Vaccine-Induced SARS-CoV-2 Seroprevalence Estimates Based on Blood Donations, July 2020-December 2021. JAMA. 2022 Jun 13. doi: 10.1001/jama.2022.974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696249.
摘要:截止2021年12月底,美國獻(xiàn)血者血清中新冠抗體陽性率已達(dá)94.7%.
2022年6月17日,美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2021年12月底,美國獻(xiàn)血者血清中新冠抗體陽性率已達(dá)94.7%(圖1)[1]。

圖1 美國血庫血清新冠抗體陽性率及地區(qū)、年齡、性別和種族分布(圖源:[1])
針對上述結(jié)果,CDC表示:“血清陽性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國的新冠疫情情況和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在美國人口中的傳播方式。這些結(jié)果并不能概括全國的情況,因為獻(xiàn)血或提交血液樣本供實驗室檢測的人可能與普通群體不同。此外,調(diào)查的預(yù)估值可能受到假陽性檢測結(jié)果(檢測結(jié)果為陽性,但該人血液中并不真的存在新冠病毒抗體)或假陰性檢測結(jié)果(該人存在新冠病毒抗體但未檢測到)的影響。”
JAMA:美國感染或疫苗接種的人群,綜合血清陽性率達(dá)到94.7%
在2022年6月13日,CDC新冠病毒應(yīng)對小組在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發(fā)表題為“Updated US Infection- and Vaccine-Induced SARS-CoV-2 Seroprevalence Estimates Based on Blood Donations, July 2020-December 2021”的研究報告(圖2)[2]。該報告系統(tǒng)分析了2021年12月之前,美國獻(xiàn)血血液樣本中的血清陽性率,發(fā)現(xiàn)感染或疫苗接種的綜合血清陽性率達(dá)到94.7%。

圖2 研究成果(圖源:JAMA)
此項橫斷面研究通過檢測新冠病毒尖峰抗體和核衣殼抗體,計算血清陽性率,估計先前感染(核衣殼抗體或感染誘導(dǎo)的血清陽性率)和疫苗接種(尖峰抗體或聯(lián)合感染-和疫苗誘導(dǎo)的血清陽性率)情況。研究樣本來自66個美國區(qū)域(包括所有50個州)的16歲及以上個體的每月獻(xiàn)血,囊括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間2408 093名獻(xiàn)血者的血清樣本。在這些樣本中,1210270個(50.3%)由女性捐贈,2034035個(84.5%)由非西班牙裔白人捐贈,293234個(12.2%)由16歲至29歲的人捐贈,512600(21.3%)由65歲或以上的人捐贈,2102626個(87.3%)來自之前曾捐贈過的人。
研究結(jié)果:
1、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血清陽性率從20.2%上升到28.8%,綜合血清陽性率從83.3%上升至94.7%;
2、感染引起的血清陽性率在16至29歲人群中較高(40.0%),在非西班牙裔黑人(32.5%)和西班牙裔(40.2%)以及生活在南部(33.5%)和中西部(31.7%)人群中各不相同;
3、較高的疫苗接種率與感染引起的血清陽性率的較小增加相關(guān);
4、在完全接種疫苗人群比例超過80%的研究區(qū)域,感染誘導(dǎo)的血清陽性率增加了10.64%,而在完全接種疫苗人群比例低于60%的研究區(qū)域,增加了19.84%。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Omicron變體在2022年初成為主要變異體,美國初次感染和再感染的水平達(dá)到了創(chuàng)紀(jì)錄水平。高感染率可能與Omicron變體的可傳播性增加和免疫逃逸突變增強,以及對先前疫苗接種和感染的保護(hù)作用減弱有關(guān)。2021年期間,與疫苗接種率高的地區(qū)相比,疫苗接種率低的地區(qū)感染引起的血清陽性率增加得更多。新冠病毒變體在高血清陽性率的情況下引起廣泛傳播的能力說明了新冠疫苗(包括推薦的加強劑量)的保護(hù)的價值。”
此項研究局限性包括獻(xiàn)血者的血清陽性率可能不代表一般人群的血清陽性率;數(shù)據(jù)的廣度不全,兒童不被包括在內(nèi);較低的疫苗接種率和血清陽性率的增加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并不能證明因果關(guān)系,并且可能會因研究中對非藥物干預(yù)的依從性增加而混淆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地區(qū)。
參考資料:
[1]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nationwide-blood-donor-seroprevalence
[2]Jones JM, Opsomer JD, Stone M, et al. Updated US Infection- and Vaccine-Induced SARS-CoV-2 Seroprevalence Estimates Based on Blood Donations, July 2020-December 2021. JAMA. 2022 Jun 13. doi: 10.1001/jama.2022.974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696249.
[2]Jones JM, Opsomer JD, Stone M, et al. Updated US Infection- and Vaccine-Induced SARS-CoV-2 Seroprevalence Estimates Based on Blood Donations, July 2020-December 2021. JAMA. 2022 Jun 13. doi: 10.1001/jama.2022.974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69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