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楊曉明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國家轉化醫學中心張欣欣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表了研究,率先揭示了中國武漢地區感染新冠病毒后康復患者可在12個月內持續對抗新冠病毒感染。

存在黑幕?Biogen阿爾茲海默癥新藥Aduhelm再遭批判,FDA高官要求啟動聯邦調查
近日,局勢更加迷霧重重,FDA代理局長Janet Woodcock呼吁美國監察長辦公室(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OIG)對批準Aduhelm治療阿爾茲海默癥展開聯邦調查。

方法來了!Nature子刊:血漿磷酸化tau與其他方法結合可預測阿爾茨海默氏癥ture子刊:血漿磷酸化tau與其他方法結合可預測阿爾茨海默氏癥
2021年5月24日,瑞典隆德大學Oskar Hansson、Sebastian Palmqvist等研究人員合作在《自然—醫學》雜志上在線發表了文章,發現血漿磷酸化tau與其他方法的結合可預測阿爾茨海默氏癥

這類人群感染HPV后可能成為“樹人”!Cell揭示CD28缺乏與HPV易感性之間的關系
2021年7月1日,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法國巴黎大學Jean-Laurent Casanova和Vivien Béziat課題組的合作研究。該研究對樹人綜合征患者及其親屬進行了觀察和分析,他們聚焦于該家系的CD28缺陷,發現遺傳性T細胞CD28缺陷僅輕微損害T細胞的發育和功能,但存在此遺傳缺陷的患者易感染HPV。

曬太陽真的能防癌?186國數據研究重磅出爐,紫外線照射不足或成結直腸癌潛在致病原因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團隊在 BMC Public Health上發表了題目為“Could age 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ultraviolet B exposure and colorectal cancer?”的文章,該研究通過分析全球186個國家的數據,證實了紫外線照射與結直腸癌患病顯著相關,且隨著年齡的增加,紫外線照射越少的人越容易導致結直腸癌的發病。

Cell發文提出腫瘤治療新方向:藥物干預RNA剪接可增強腫瘤免疫
2021年6月24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雜志在線發表了美國弗雷德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Robert K. Bradley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Omar Abdel-Wahab團隊名為“Pharmacologic modulation of RNA splicing enhances anti-tumor immunity”的合作研究,該研究證實了藥物干預RNA剪接對抗腫瘤免疫的增強作用。

Cell發布全球城市微生物組圖譜,你的住所信息可能就藏在鞋子上
近日,來自美國康奈爾醫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A global metagenomic map of urban microbiomes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的研究成果,該團隊在三年內收集了來自全球32個國家和60個城市的近5,000個樣本,通過宏基因組測序,發現了10928種病毒和748種細菌,繪制了全球的城市微生物圖譜,并發現了其城市分布特征。

Nature子刊:鎖定“不可成藥靶點”,攻克臭名昭著的癌基因
近日,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另辟蹊徑,發現了一種靶向“RAS”突變蛋白的新方法,他們在RAS表面發現了一個“裂縫”,可以用來開發新型抗癌藥物。

PNAS驚人大發現!發燒竟能抗癌,“小病不斷,大病不犯”或許不是謠傳
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Erika L. Pearce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對這一疑問進行了科學的解答,該團隊在《PNAS》雜志發表了一篇重要成果,發現機體體溫的升高有益于優化CD8+T細胞的代謝活性和功能,增強線粒體蛋白的翻譯效率,從而有效抵御癌細胞的侵襲。